用“四網合一”科技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
我國經濟增長率調減,一方面是國際經濟低迷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我國主動調減經濟增長,以促進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在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中,消費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農村流通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流通體系取得初步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流通體系取得初步成就,政府先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工程、節能惠民工程、以舊換新工程、信福工程、新網工程、農超對接,以及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重點聯系批發市場等,促進了農村流通體系的形成。
在農村,我國合作社組織和郵政網絡組織具有較廣泛的組織網絡,全國供銷合作組織商品流通網絡有76萬個,郵政網絡有5.1萬個,二者的融合可以做到商流與物流的合一。現在農村流通存在的問題是多種縱向流通體系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沒有形成一個綜合的合力,這樣導致有重復建設、趨同投資,甚至出現相互抵消功能,使農村流通體系沒有形成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的市場體系。
與農產品生產相聯接的是大市場,在其中間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的是600萬農村經紀人、140萬合作經濟組織、4300個農村產業化龍頭組織(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253家),城鄉連鎖網店發展,促進了農村流通體系的初步形成。
當前農村流通體系存在問題
1. 流通成本較大。(1)流通領域制度性成本,如路橋費等;(2)流通迂回運輸的成本,如因運輸網絡不全而產生的迂回成本;(3)正常的流通成本。
路橋費屬于制度成本,需要行政體制改革,迂回流通的成本,需要科學的流通網點布局與規劃來完成,正常的流通成本,需通過科技創新來減少和降低。
2. 城鄉流通體系沒有形成。農村農產品難進城,城市工業品難下鄉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城鄉流通體系沒有形成。如產業鏈、供應鏈根本沒有形成,必然會出現多了、少了等周期性的變化。
3.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脫節,不能夠起到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功能,不能夠起到信息導向發現價格的引導的功能。一方面,許多農產品面臨的諸多風險不能夠化解;另一方面,不能夠指導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期貨市場的品種少,投機性強,根本就不能夠起到應有作用。
4. 許多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商務發展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被許多專家設計成“準期貨”的交易所型市場,投機者炒來炒去,使許多大宗商品交易成為“放大風險”的市場。每個市場投資3000多萬元,不僅沒有起到較好的作用,相反成為了拉高CPI的主要工具。
5. 重生產輕流通。重城鎮流通輕農村流通、重城鎮物流輕農村物流,使農村流通體系不均衡、不協調,這些嚴重影響農村流通體系形成。
當前農產品流通已經影響到農民生產、城鎮居民的消費,“賣難買貴”并存局面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我國物流成本在18%以上,而發達國家在5%~10%。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提高,需要大量的農產品,18億畝土地遠遠不能夠滿足居民的需求,流通過程中的浪費,等于我國浪費了大片的耕地資源。
國家相繼出臺的相關政策
雖然我國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連續三年(2009~2011年)超過了2萬億元,標志著我國農村流通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城鎮化過程中,農村有2.5億農民工進入城鎮,為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農村流通存在許多問題,中央政府針對農產品流通,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農村流通活躍。
1. 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出臺,是我國21世紀以來“三農問題”第9個1號文件。文件特別提出,要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提出關注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和農產品物流。
2.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大“三農”的投資力度。“三農”投資第二次超過1萬億元,達到12287億元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流通經濟和農村物流的重視。
3. 此前中央政府先后頒發了一系列的文件。如物流、冷鏈、可追溯體系、標準菜市場、周末菜市、市場體系、農業產業化、供銷合作社、大宗商品交易、超市進場費等規范整治農村流通體系。農村電子商務將具有較大潛力
尤其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許多商業企業紛紛把下一步的戰略和發展方向定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是廣大的農村市場。然而,這個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就是農村物流配送體系、網絡不健全。因此,還是很難改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而且,今后隨著發展這一狀態還會持續。
隨著信息技術經歷三個發展階段,計算機-互聯網-物聯網成為3次浪潮,帶來了科技對流通領域的革命。因此,許多農村網上賣菜、博客賣菜、微博賣菜,起到較好的效果。但是,電子商務贏利模式、物聯網模式在推行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脫離實際,遠離經濟發展的需要,甚至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和混亂,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因此,認真研究電子商務、物聯網技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聯系農村實際,加強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如農村第三方交易平臺、支付體系、物流配送等三位一體的農村電子商務,并將物聯網科技推廣到農村,如智能農業與智能流通業相互聯動。農村物流體系應得到長足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流通領域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如農村物流體系尚未健全,農村流通渠道不暢、市場化程度低、流通方式落后、農產品物流問題日益凸顯、農村商貿物流網絡體系還未形成。根據2012年中央政府的政策導向,農產品流通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變革:
1. 注重農村流通組織主體的培育。如農村龍頭組織、農村合作組織、農村郵政、城市零售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期貨市場等。
2. 注重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包括農產品物流、農村生產資料物流、農村日用工業品物流、農村再生產資源物流體系建設。
3. 注重農村流通現代化建設。如現代化商流體系、物流體系、信息流體系、支付流體系、消費流體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農村流通體系取得初步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流通體系取得初步成就,政府先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工程、節能惠民工程、以舊換新工程、信福工程、新網工程、農超對接,以及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重點聯系批發市場等,促進了農村流通體系的形成。
在農村,我國合作社組織和郵政網絡組織具有較廣泛的組織網絡,全國供銷合作組織商品流通網絡有76萬個,郵政網絡有5.1萬個,二者的融合可以做到商流與物流的合一。現在農村流通存在的問題是多種縱向流通體系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沒有形成一個綜合的合力,這樣導致有重復建設、趨同投資,甚至出現相互抵消功能,使農村流通體系沒有形成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的市場體系。
與農產品生產相聯接的是大市場,在其中間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的是600萬農村經紀人、140萬合作經濟組織、4300個農村產業化龍頭組織(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253家),城鄉連鎖網店發展,促進了農村流通體系的初步形成。
當前農村流通體系存在問題
1. 流通成本較大。(1)流通領域制度性成本,如路橋費等;(2)流通迂回運輸的成本,如因運輸網絡不全而產生的迂回成本;(3)正常的流通成本。
路橋費屬于制度成本,需要行政體制改革,迂回流通的成本,需要科學的流通網點布局與規劃來完成,正常的流通成本,需通過科技創新來減少和降低。
2. 城鄉流通體系沒有形成。農村農產品難進城,城市工業品難下鄉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城鄉流通體系沒有形成。如產業鏈、供應鏈根本沒有形成,必然會出現多了、少了等周期性的變化。
3. 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脫節,不能夠起到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功能,不能夠起到信息導向發現價格的引導的功能。一方面,許多農產品面臨的諸多風險不能夠化解;另一方面,不能夠指導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期貨市場的品種少,投機性強,根本就不能夠起到應有作用。
4. 許多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子商務發展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被許多專家設計成“準期貨”的交易所型市場,投機者炒來炒去,使許多大宗商品交易成為“放大風險”的市場。每個市場投資3000多萬元,不僅沒有起到較好的作用,相反成為了拉高CPI的主要工具。
5. 重生產輕流通。重城鎮流通輕農村流通、重城鎮物流輕農村物流,使農村流通體系不均衡、不協調,這些嚴重影響農村流通體系形成。
當前農產品流通已經影響到農民生產、城鎮居民的消費,“賣難買貴”并存局面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我國物流成本在18%以上,而發達國家在5%~10%。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提高,需要大量的農產品,18億畝土地遠遠不能夠滿足居民的需求,流通過程中的浪費,等于我國浪費了大片的耕地資源。
國家相繼出臺的相關政策
雖然我國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連續三年(2009~2011年)超過了2萬億元,標志著我國農村流通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城鎮化過程中,農村有2.5億農民工進入城鎮,為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農村流通存在許多問題,中央政府針對農產品流通,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農村流通活躍。
1. 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出臺,是我國21世紀以來“三農問題”第9個1號文件。文件特別提出,要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提出關注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和農產品物流。
2.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大“三農”的投資力度。“三農”投資第二次超過1萬億元,達到12287億元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流通經濟和農村物流的重視。
3. 此前中央政府先后頒發了一系列的文件。如物流、冷鏈、可追溯體系、標準菜市場、周末菜市、市場體系、農業產業化、供銷合作社、大宗商品交易、超市進場費等規范整治農村流通體系。農村電子商務將具有較大潛力
尤其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許多商業企業紛紛把下一步的戰略和發展方向定在三四線城市,甚至是廣大的農村市場。然而,這個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就是農村物流配送體系、網絡不健全。因此,還是很難改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而且,今后隨著發展這一狀態還會持續。
隨著信息技術經歷三個發展階段,計算機-互聯網-物聯網成為3次浪潮,帶來了科技對流通領域的革命。因此,許多農村網上賣菜、博客賣菜、微博賣菜,起到較好的效果。但是,電子商務贏利模式、物聯網模式在推行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脫離實際,遠離經濟發展的需要,甚至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和混亂,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因此,認真研究電子商務、物聯網技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聯系農村實際,加強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如農村第三方交易平臺、支付體系、物流配送等三位一體的農村電子商務,并將物聯網科技推廣到農村,如智能農業與智能流通業相互聯動。農村物流體系應得到長足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流通領域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如農村物流體系尚未健全,農村流通渠道不暢、市場化程度低、流通方式落后、農產品物流問題日益凸顯、農村商貿物流網絡體系還未形成。根據2012年中央政府的政策導向,農產品流通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變革:
1. 注重農村流通組織主體的培育。如農村龍頭組織、農村合作組織、農村郵政、城市零售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期貨市場等。
2. 注重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包括農產品物流、農村生產資料物流、農村日用工業品物流、農村再生產資源物流體系建設。
3. 注重農村流通現代化建設。如現代化商流體系、物流體系、信息流體系、支付流體系、消費流體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上一篇:順豐電商路,究竟能夠走多遠 下一篇:交通運輸部的說法有無弦外之音
相關動態:
瀏覽次數: